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我的人生驿站

回首 感悟 思考......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(原创)弟 弟  

2007-05-10 22:47:39|  分类: 回首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弟    弟 - 五味杂陈 - 我的人生驿站

 看了我之前博文的朋友一定还记得,我的父亲母亲只生了两个哥哥和我、三个孩子。妈妈曾说起,我小时侯和院里的小孩玩“过家家”,每次我不是当姐姐就是当妈妈。我能记得的是,我常会把院里的孩子带到家里,打开装有点心或糖的饼干桶让大家尽情吃,我在一边看着,有一种莫名的满足。也许我真的很喜欢当妈妈还是姐姐吧。可是生了我之后,妈妈就再也没生过一男半女。

  可事实上我真的有个和我有着x分之一血缘关系的弟弟。他就是我爸爸亲弟弟、我的亲叔叔的儿子。

  那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,因为叔叔是二婚,婶婶嫁给叔叔时带着一个和前夫生的女儿,跟叔叔结婚后不久又生了一个女孩(这个女孩也是叔叔的最爱),几年后又有了一个男孩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,要想给孩子一个相对好的生活条件,大人就要节衣缩食,更何况是三个孩子。于是这个小弟弟就被人捎到了在北京生活,且小有官职的大伯家。这也使我有幸真的做了两年别人的姐姐。那段日子也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。

  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小我十岁,一张嘴一口乡音很浓的童音。那年他两岁左右,长着一个前奔喽后勺的南北头,绝顶聪明。给他讲过的故事、读过的书,一遍他就记住。他的出现除了延续了我儿时“过家家”中姐姐的角色外,更多的是因为我太喜欢他了。

  我们家那时住得离城很远,每周回去时这个小不点弟弟都会在车站接我。他喜欢我教他认字,我清楚的记得,他两岁半时已能认识500多字了,他甚至可以磕磕绊绊的看“中国少年报”。这也是他接我的原因之一,因为姐姐会带回少年报。能记起来的还有他胖呼呼、光溜溜坐在澡盆里的样子,每天洗澡只要随便给他个什么玩具,他就会乖乖的任你搓洗。因为我和哥哥都住校,不常在家,院里跟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常会逗他玩,但更多的时候弟弟都会跟在一群比他大很多的男孩子后面,(不知算不算玩)现在想来他才那么小。好几次头上流着血哭着回家来,常是磕的、碰的,有一次是被铁丝扎穿了。我只要在家就会疯了似的抱他上医院。

  我老是喜欢逗他说家乡话,每次一句话讲完我和弟弟都会一起大笑半天。小家伙高兴起来经常会在床上翻跟头,有时会不小心从床上翻到地下,接着就是嚎啕大哭。有一次我在别的房间突然听到“嗵”的一声闷响,短暂疑惑后,马上冲到弟弟睡的房间、这时他已大哭起来,我一边揉一边哄,他好不容易不哭了,看着他头上半个核桃大的包,真把我吓坏了,“他不会傻了吧?”赶快找来少年报,逐字的“考问”他,他一见少年报,满脸挂着眼泪却把眼睛睁的大大的,认真接受我的“考问”,他竟然一个字都没忘,这才让我悬着的心放下了。

  那时只要我一回家他就像个小跟屁虫似的姐姐长姐姐短的粘着我,那种姐姐的责任让我事事想着他、护着他;他也非常需要我、依赖我。

  这样的日子转眼就过去了。

  两年后的一天爸爸突然告诉我说,要把弟弟送回叔叔家了。从听到这个消息开始,我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很重的石头,可这事又不是我能改变的,只能在心里默默难过。

  弟弟走的那天换了一身新衣服,家里人还把他的衣物和玩具打了个小包袱。然后托给了一个爸爸单位去西南出差的大人。我和爸爸去车站送弟弟,他什么话也不说,也不闹,默默的坐在卧铺的角落里,也许他也知道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吧。我和爸爸在站台上看着火车缓缓的离我们而去、带着弟弟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,我强忍着眼泪不让它流出来。那是我在那个年龄最难受的一件事。

  随着时间的流逝,我对弟弟的思念渐渐变成了久远的回忆。

  不久“史无前例”的年代开始了。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信,看着信封下面的地址,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,我飞快的拆开信封,只见信纸上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字:“xx姐姐:我想吃糖  xx”天呐!!(现在的孩子完全不能想象,那个商场货架上空空如也的景象,计划经济、加上特殊年代,生产者首先是革命者…)不知是责任、是托付、是情感、是牵挂…总之一种血冲到心口、冲到头上的感觉,我马上抖擞精神,从城外赶到西单,在最短的时间内买了几斤糖给弟弟寄去了。

  跟着又是很多年没有他的消息。

  后来我当兵时听哥哥说他来北京躲地震可正赶上北京地震,他们一起住过地震棚。

  再后来我长大了叔叔给我写信,说起弟弟刚回家时常常扒在窗户边久久不愿离开,说北京在那边、姐姐在那边….

  再后来弟弟上大学了,又读了研究生,快毕业时他写信问我,分配是留在当地还是来北京,我当然建议他来北京,主要是北京的发展机会会比留当地多些。他真的分来了北京。

  现在他早已成家,并有了孩子,事业和家庭都很好。

  弟弟到北京工作后,最初见面的聊天中我曾提起他小时侯在我们家的事,凭他的聪明,他应该都能记得,可有意思的是,他说听他爸爸说他曾得过一次脑炎、挺严重,救过来后把以前的事情都忘了。

   ......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46)| 评论(8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